也許多數家長還不了解什么是“六齡齒”,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顆恒磨牙。第一恒磨牙一般在6歲時開始萌出,其他恒牙也相繼長出。根據六齡齒在全牙列所處的位置,它擔負著重要的咀嚼功能,85%的齲齒都發(fā)生在這顆牙上,因此,家長需特別重視孩子的第一恒磨牙健康。
近日,閩東醫(yī)院口腔科門診來了一個13歲的小男孩,他左下頜牙齦已腫痛一周,爸爸不忍孩子受疼痛折磨,帶他前來咨詢治療。閩東醫(yī)院口腔科主治醫(yī)師陳艷仔細詢問過病史后,得知小男孩在2019年5月,因左下后牙疼痛已來就診過,當時拍攝的口腔全景片顯示,孩子的好幾顆后牙已有不同程度的齲損,其中右下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已破壞,不能保留,需擇期拔除后修復。而左下第一恒磨牙髓室尚完整,根尖區(qū)見不規(guī)則低密度影像,診斷為慢性根尖周炎,當時接診醫(yī)師對其進行了開髓、疏通、沖洗、局部封藥后,并囑咐要按時復診,但可能由于孩子的疼痛癥狀得到了緩解,家長和孩子都沒有再重視,并未及時復診,醫(yī)院的電子病例系統(tǒng)也未找到其后續(xù)治療的病歷。
直到今年4月26日,小男孩左下后牙又開始腫痛,拍攝根尖片后,發(fā)現左下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已嚴重破壞,和右下第一恒磨牙一樣不能保留,只能待炎癥消退后拔除。雖然小男孩的父親懇請保留那顆患牙,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沒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陳艷主治醫(yī)師介紹道,第一恒磨牙是口腔中發(fā)育、萌出最早、行使功能最長的恒牙,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它的體積最大,咀嚼面積也最寬,在日常咀嚼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它的萌出位置和牙齒健康程度對其它恒牙的排列有定位作用,還會影響牙齒咬合、面部發(fā)育等,因此,家長需十分重視孩子的第一恒磨牙健康,不要讓一個小隱患貽誤孩子終身。
陳艷主治醫(yī)師提醒,日常應做好牙齒的保健:
1、應掌握正確的巴氏刷牙法,形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配合使用牙線、牙間隙刷、沖牙器等小工具方方面面清潔牙齒;三歲以上的兒童,還可使用含氟牙膏提高牙齒的抗齲能力。
2、定期做好口腔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早期齲齒無明顯癥狀,不易被發(fā)現,一旦疼痛時大多已損傷了牙髓神經,治療起來程序復雜,疼痛感強,費用還高,患牙壽命也大大打了折扣。而淺的齲損治療簡單,無明顯痛苦,效果還特別好。
3、對于兒童新萌出的“六齡牙”應及時進行窩溝封閉。
口腔健康狀態(tài)是反映全身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家長應重視孩子的口腔健康,幫助兒童建立口腔保健的習慣,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日后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口腔科 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