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中央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深入開展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持續(xù)推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10月8日是第26個全國高血壓日,當天,閩東醫(yī)院三個“國家級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胸痛中心和心衰中心)圍繞“健康生活,理想血壓”這一主題聯(lián)合舉辦宣傳咨詢及義診活動。
義診活動吸引了很多前來咨詢和就診的患者,心血管內(nèi)科、老年醫(yī)學科和全科醫(yī)學科等專家詳細詢問患者身體狀況,耐心細致地解疑答惑。并從減鈉增鉀、平衡膳食、合理運動、血壓監(jiān)測等方面,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管理血壓的觀念,提高群眾關注血壓的意識。心血管內(nèi)科、老年醫(yī)學科和全科醫(yī)學科護理團隊為群眾免費測量血壓、血糖,發(fā)放高血壓患者宣傳資料,科普高血壓的危害及預防知識要點,并指導群眾做好自我血壓監(jiān)測。
此次活動將優(yōu)質醫(yī)療活動前移,進一步提升來院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防治知識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有效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切實提高群眾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對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起到積極作用。
2023年全國高血壓日宣傳要點:
一、預防高血壓,從每一天做起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戒酒心態(tài)平)
1.限制鈉鹽攝入:鈉鹽攝入過多,高血壓的風險增加,長期限鹽可延緩血壓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速度。我國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超過9g/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每人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日,建議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
2.減輕體重:超重和肥胖可導致血壓升高,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腹型肥胖可能與高血壓有更強的相關性。建議超重和肥胖者減輕體重,腰圍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3.適量運動:運動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緩解緊張情緒、減輕體重,降低高血壓發(fā)生風險。建議根據(jù)自身條件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同時進行適當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
4.戒煙:吸煙可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建議戒煙(包括傳統(tǒng)煙和電子煙)。
5.戒酒:大量飲酒使血壓升高,不飲酒對健康最有益。推薦高血壓患者不飲酒。目前在飲酒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抑郁狀態(tài)可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負面情緒。必要時積極接受心理干預。
二、血壓超過130/80mmHg要開始積極關注
1.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并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
2.血壓超過130/80mmHg即應引起關注,隨著血壓的升高可能帶來對于心腦腎等器官的危害,應及早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靶器官損害和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患者應盡早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三、控制高血壓,保護心腦腎
1.高血壓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應積極治療,控制血壓。治療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
2.所有患者應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降低血壓或直接降低心腦血管病發(fā)生風險。
3.單純生活方式干預血壓仍無法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接受降壓藥物治療。
四、平穩(wěn)降壓,長期達標
1.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鼓勵選擇每天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物,以確保平穩(wěn)降壓,需要聯(lián)合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建議優(yōu)先選用單片復方制劑。
2.血壓達標標準: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齡在65-79歲的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
(心血管內(nèi)科 楊文勝)